Katy Preston
友情提示:本文可能會透露所涉及的電影的結局。
在電影剛剛開始流行的時候,「移民」就是一個很熱門的拍攝話題。電影中的移民們「遷移」的原因多種多樣:為了金錢,為了安全, 為了享受,或者為了遺忘過去。幾乎每一個原因都有可能成就一部引人注目的電影。
儘管每一部有關移民的電影不盡相同,但是許多電影有著類似的情節、台詞和主題。這篇文章將仔細分析這幾個方面,同時對它們在不同的有關移民的電影中如何被應用做一番探討。
再次提醒讀者,這篇文章有可能會透露你沒有看過的電影的結局。你可以到本文末尾查看本文所涉及到的電影列表。
移民 vs. 本地人
1917年發行的電影《移民》(Immigrant)時長僅20分鐘。電影開始不久,卓別林扮演的角色,一個名字未被提及的新移民,就陷入了麻煩之中。他的麻煩始於開往紐約的船上,當時卓別林扮演的角色把自己的錢送給了另外一個窮苦的移民,但是後來他又想拿回來一點給自己用。
當然,船上的美國官員只看到了後半段過程,於是他就指控卓別林扮演的角色偷盜。事實真相最後得到了澄清,但整個事件的起因在於美國官員對移民行為的錯誤判斷,才造成了這場衝突。
1961年發行的經典電影《西區故事 》(West Side Story)中所描述的外來移民和本地人的衝突則更加危險和激烈。在這部電影中,美國當地人領導的幫派和波多黎各年輕人領導的幫派為了在紐約城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彼此爭鬥。實際上,這部電影簡直就是莎翁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現代版,跟原著一樣,這部電影最後也以悲劇為結尾:在兩個幫派爭鬥多年,很多人都在爭鬥中死去之後,這兩個幫派終於化解了彼此的衝突和矛盾,握手言和。
在2003年發行的電影《塵霧家園》(House of Sand and Fog)中,外來移民和本地人也是互相爭奪, 只不過這次爭奪的是一幢房子。這部電影中對立的雙方一開始就處於敵對狀態,然後暫時達成了諒解,最後又演變為敵對狀態。這一系列的變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太多的差異造成了彼此之間的偏見和誤解。
2002年,Martin Scorsese導演的《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描述了19世紀中期紐約城內的本地黑幫和愛爾蘭移民黑幫之間的對立和鬥爭。影片一開始就是雙方打鬥的場面,雪白血紅,色彩對比觸目驚心,為貫穿整個電影的緊張氣氛定下了基調。
在另一方面,1993年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和2002年的《我的盛大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則側重於關注外來移民的下一代如何看待和應對美國文化對他們的影響。這兩部電影的戲劇衝突,都集中在第二代美國人被困在父母輩的「古舊」文化和美國的「新潮」文化中間這一現象上。《我的盛大希臘婚禮》中,最終兩種文化達成了妥協,希臘裔美國人和本地人舉行了婚禮;而《喜福會》的結尾則相對說來比較模糊,電影中的角色最後仍然在思考在接受美國文化拋棄中國文化的過程中,他們到底失去了多少。
單從這些電影中所表現的衝突來看,美國移民的狀況似乎並不很好。但是,大多數電影的結尾,雙方都能達成一定程度上的妥協,儘管為了這些妥協所付出的代價有些沉重,但是這畢竟給了人們一些樂觀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多數電影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移民和本地人之間的矛盾,即使是在最緊張的時刻,也都是出於一些膚淺而微不足道的原因。
總體說來,這些電影似乎都說明了一個很簡單卻有著說服力的觀點:即使現在的狀況並不妙,但是人們仍然可以對未來充滿希望。
非法移民
近年來的電影越來越多地關注非法移民問題,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非法移民違反了美國移民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犯罪,而犯罪一直以來都是導演們熱衷於拍攝的話題。美國政界現在非常關注非法移民問題, 這也使得廣大美國觀眾越來越對這個話題感興趣。
1983年,Gregory Naya導演的《北方》(El Norte),是最著名也最受歡迎的描繪非法移民狀況的電影。這部電影敘述的是來自危地馬拉的兩個年輕人,Rosa 和Enrique ,在他們的父母由於種族和政治原因慘遭迫害之後,向美國逃亡的故事。
電影從頭到尾描繪了Rosa和Enrique的整個逃亡過程,但是並沒有過多地描述他們的悲慘經歷;電影中有一幕,在這兩個年輕人從下水道中穿越美國和墨西哥的邊界時,他們遭到了老鼠的襲擊。
他們在到達美國以後,才發現生活並不像他們原來想像得那麼好。最初Enrique找到了工作,但是後來一直嫉妒他的一個同事把他的非法移民的身份報告給了移民官員,他就被解雇了。雖然Enrique又有了另外一個工作機會,但是最終他沒有接受這份工作,因為Rosa在被老鼠襲擊之後得了傷寒,一直高燒不退。在Rosa死後,Enrique孤獨地留在了原來設想中充滿希望的「北方」……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在這部電影中,Rosa和Enrique事實上是有機會獲得合法移民的身份的。他們的父母遭到政治迫害而被殺,Rosa和Enrique有理由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向美國提出難民申請,而不用選擇這條充滿艱辛困苦的非法移民之路。問題是,他們並不知道有這種難民申請的政策存在,他們認為非法移民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2004年的《萬福瑪利亞》(Maria Full of Grace)反映了近來非法移民中一個更加具有爭議的問題。在這部電影中,17歲的女主角Maria(Catalina Sandino Moreno)吞下了62粒用橡膠包好的毒品,然後飛往紐約,把這些毒品交給那裡的毒品販子。
雖然Maria的這種勇氣使得多數觀眾都對她懷有同情的心理,但是她的這種行為比之於Rosa和Enrique,更具有爭議性。Rosa和Enrique穿越過境是為了躲避迫害,但是Maria卻是出於犯罪的目的,並從中獲利。雖然大多數觀眾對Maria做出這種選擇的原因都持同情態度,但是他們自己並不贊成這種選擇。
2002年的《美國夢》(In America),與上述兩部電影不同,它講述的是穿越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非法移民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一個愛爾蘭家庭在一個孩子死去以後舉家來到了紐約。當他們入境的時候,他們對邊境官員說,他們只是來旅遊觀光,這樣他們可以在美國境內合法停留90天,但是,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在紐約租個房子,並在那裡永遠居住下去。
有趣的或者說更具有說服力的是,愛爾蘭家庭相對於Maria, Rosa, 或者 Enrique更容易融入紐約和美國社會。這也強調了當代美國人對來自中南美州的拉丁裔移民和歐洲白種移民的不同看法。這種不等可能讓人覺得不舒服,但它的確是現在美國政治的一個主要問題。
美國政府以及它的官僚作風
這些關於移民的電影有一個有趣的方面,那就是它們對於作為個體的人和大型制度或機構之間互動情況的描畫。這些制度或機構包括法律和法庭,但也包括一些相對較小的美國政府的代表,比如邊境官員。
事實上,這種個體和官僚機構的互動正是2004年電影《幸福終點站》(The Terminal )裡矛盾衝突的中心。這部電影設定的背景是當一個人乘坐航班前往美國的時候,他祖國的政府被推翻了。所以當他到達美國的時候,他的護照失效了。一個官員告訴Victor, 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既不能進入美國,也不能被送回自己的國家。他能做的事只有等待。
荒唐的是,Victor竟然在機場生活了數月。其間,負責Victor這個案子的官員Dixon不知道如何處理Victor的情況。他能找到的唯一解決辦法將會違反法律,而Victor拒絕這樣做。
最後,Victor的尷尬境遇由於外界情況變化而解決(他祖國被推翻的政府又重新上了台)。在這部電影中,Dixon和他所象徵的美國的官僚機構在處理Victor的問題時顯得無能為力。即使電影裡所有其他人都能看出Victor是無辜的,但官僚機構就是無法做出人性化的判斷。
卓別林的電影《移民》(The Immigrant)也描畫了移民個體與強大甚至殘酷的官僚機構的對峙。當電影中的移民準備登陸進入美國的時候,那些官員們對待他們就像牛羊一般,而不是當作人來對待。卓別林扮演的角色甚至因為受到的粗魯對待而踢打那些官員。
在1990年的喜劇電影《綠卡》(Green Card)中,移民官員也扮演了主要角色。在這部電影中,一個美國女人和法國男人結成一段利益婚姻:她想要一間只提供給已婚夫婦的公寓,而他需要為獲得的工作找一張綠卡。他們這對夫妻就必須向移民官員證明他們是真正相愛的。當然,既然《綠卡》是一部喜劇電影,這兩個角色沒多久就真的相愛了。但是,很顯然的是,向政府官員證明一個人的浪漫愛情是很荒謬的事情。
這三部電影反應的都是冷酷強硬的政府規定與情感和人類個體相衝突。此外,這些電影裡都毫無疑問的認為後者比前者更應受到珍視。
對移民的剝削
在電影《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中有一場值得紀念的場景。愛爾蘭移民列隊下船來到坐在桌前的聯邦軍隊徵兵人員的面前。在這張桌上,移民們簽署文件允諾在軍隊服役以換取他們的公民身份(該電影故事發生在內戰時期)。然後,移民們就立即裝備上武器穿上軍服,被集中到另一艘船上,準備奔赴戰場。在移民們上船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們的頭上,那些先前移民們的棺材已經被緩緩吊起。
誠然,這個場景可能有些誇張。然後,它產生了令人驚悚的效果。這些移民貧窮,未受過正規教育,生命力脆弱。觀眾們會懷疑:電影裡面的聯邦軍隊與移民們在做一項交易,用公民身份換取移民們服軍役,這樣做正當嗎?如果不正當,那麼這些移民們是不是被殘酷地剝削利用了?
《萬福瑪麗亞》展現了另一個移民被剝削利用的例子。在這部電影中,一個年輕女孩的身體被用作運輸毒品的容器。我們看到,當一個生病女孩的身體被切開以取出在她胃部的毒品時,這些人類的身體遠不如在他們身體內部的毒品值錢。一些女孩甚至無法拿到提供服務應得的報酬,這顯示了作為個體,她們的價值如此之低。
1986年的動畫電影《美國鼠譚》(An American Tail)描述了一個讓人驚奇的剝削利用移民的刺目。在這部電影裡,一個俄羅斯老鼠家庭移民到美國以逃避貓的危險侵略。這無疑是對俄羅斯在19世紀末種族大清洗的清楚展現。年輕的Fievel Mousekowitz 和他的家庭被告知美國是一個沒有貓並且街道由奶酪鋪成的天堂。然而,當他們來到紐約市,發現這裡實際也是由貓來進行統治的(只不過是以黑手黨而不是哥薩克人的形式)。
當Fievel與他的家人分開後,他遇到了Warren T. Rat , 一隻欺騙老鼠說會保護他們不被貓群傷害的貓。Warren欺騙Fievel說會保護他,但實際上把這個小男孩賣到了血汗工廠作奴隸。Fievel 最終逃離了這裡並且回到了家庭中,Warren最終也自食惡果。但是,作為一部兒童影片, Warren以及其它貓的殘忍和冷酷也實在是令人驚訝 。
雖然三部影片的結尾,主人公都逃離了剝削:Maria獲得了她要的錢,並決定呆在美國養大她的孩子;《紐約黑幫》裡,愛爾蘭人最終起來反抗軍隊的徵兵人員;Fievel 最終也逃離了血汗工廠,在與邪惡的貓群的鬥爭中成長起來。但這些並不能消弭移民被剝削的殘酷現實。
這樣的模式並不奇怪,因為對於觀眾來說,站起來反抗肯定要比逆來順受有意思。同時,也是為了說明,雖然很多事情對於在美國的移民來說非常困難,但還是有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事實上,這些影片更加說明了美國夢的本質:雖然不是每個移民都能獲得成功,但再受壓迫的移民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結束語: 」現實主義」 以及影片中對移民的描寫明
當觀看這些關於移民的電影時,我們要記住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電影導演要表達或者嘗試表達的並不是大多數移民的經歷。電影必然是以戲劇和衝突為基本的:雖然大多數的電影都是喜劇結局,但這些好的結局都是來之不易的,是經歷了很多艱險困難的,簡便快捷的結局方式對於電影就過於枯燥了。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這些電影不現實。很多的移民都曾經有過電影中描寫的這樣或那樣的衝突和情感。當然,也有一些移民沒有這樣類似的經歷。我的意思是說,從電影本身我們並不能看出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並且我們也不能只看到這些經歷的表面價值。
上面已經提到過,我們確信,大部分的移民一定經歷過電影描述的某部分或某一方面的情節。事實上,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大部分電影角色在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中的經歷, 以及隨之而來的機會感和脆弱感, 相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陌生。作為這些情節的極端表現,移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值得探索的話題。
但是,我們還是要問問這些電影是否探究了關於移民到美國的具體情況。與其他的發達國家相比,美國是相對比較特別的,因為它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由移民以及他們的後代組成的。這一事實使得美國移民的故事更加與美國的「本土」 人口息息相關。美國在很多其他方面,例如經濟上、文化上以及政治上的強大也是獨一無二的。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移民到美國是最終極的移民經驗。移民美國提供了重大的,也許是最重大的機會,但也蘊含著最大的風險。這一理念已經在很多的這類電影中反應出來,美國是一個神奇和恐怖的混合體。
通過不同的有趣的人的經歷,這些與移民相關的電影告訴我們,美國是一個機會和危險並存的土地。無論在他們的故事還是他們的理念中,這一觀點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我絲毫不懷疑在將來,移民電影還是會立足於反應這兩方面。
我強烈鼓勵大家多看一些這樣關於移民的電影,我確信,你會非常的喜歡,包括喜歡那些非常吸引人的故事以及那些關於移民問題的有趣觀點。
相關電影列表
An American Tail. Dir. Don Bluth. Perf. Philip Glasser and John Finnegan. Amblin Entertainment, 1986.
El Norte. Dir. Gregory Nava. Perf. Zaide Silvia Gutierrez and David Villalpando. American Playhouse, 1983.
Green Card. Dir. Peter Weir. Australian Film Finance Corporation, 1990.
House of Sand and Fog. Dir. Vadim Perelman. Dreamworks SKG, 2003.
Immigrant, The. Dir. Charles Chaplin. Perf. Charles Chaplin. Lone Star Corporation, 1917.
In America. Dir. Jim Sheridan. 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2002.
Joy Luck Club, The. Dir. Wayne Wang. Hollywood Pictures, 1993.
Maria Full of Grace. Dir. Joshua Marston. Perf. Catalina Sandino Moreno. HBO Films, 2004.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Dir. Joel Zwick. Big Wedding, 2002.
Terminal, The. Dir. Steven Spielberg. Perf. Tom Hanks and Stanley Tucci. Dreamworks SKG, 2004.
West Side Story. Dir. Jerome Robbins and Robert Wise. Mirisch Corporation, 1961.
更多關於移民的電影
--------------------
張哲瑞聯合律師事務所十多位專業律師為廣大客戶提供關於移民和非移民簽證的全方位服務,特別是NIW,EB-1, PERM和I-485方面的專案設計服務。在過去的十二年中我們已為數千客戶成功申請綠卡。客戶可與本所律師在休斯頓、紐約、芝加哥、奧斯汀的辦公室約見面談,具體詳情,請訪問www.hooyou.com 或聯繫張哲瑞律師作免費咨詢: info@hooyou.com.
休斯頓辦公地址:7324 Southwest Freeway, Suite 1088, Houston, TX 77074
芝加哥辦公地址:6 E. Monroe St. Suite 602, Chicago, IL 60603
紐約辦公地址: 1350 Broadway, Suite 1710, New York, NY 10018
奧斯汀辦公地址:919 Congress Avenue, Suite 900, Austin, TX 78701
電話:1-800-230-7040, 713-771-8433
Email: info@hooyou.com
網址:http://www.hooyou.com